“消”字号产品乱象多 广大消费者要理性购买
据中消协网站消息,中消协5日发布消费警示称,近期,有关“大头娃娃”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报道,一位家长购买了“嗳婴树”品牌的“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给宝宝使用,没想到在使用两个月后,仅5个月大的宝宝却变成了22斤的“大头娃娃”,出现“发育迟缓、多毛、脸肿大”等症状。事后,福建省漳州市立即成立了事件处置工作组,经第三方机构检测,确认涉事产品“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含有激素成分氯倍他索丙酸酯,企业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已被移送公安机关。这一事件再次暴露了“消”字号产品的乱象问题。
什么是“消”字号、“妆”字号、“械”字号以及“药”字号产品
“消”字号,是指经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核批准的卫生许可证号,格式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卫消证字(发证年份)第XXXX号。“消”字号产品不具备任何治疗效果,主要作用是杀菌,属于卫生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类、消毒器械类、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等。“消”字号产品的审批相对容易,检测指标主要是杀菌作用,企业无须标出产品所有成分。本次事件涉及的“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就是“消”字号产品。
“妆”字号,是指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化妆品的批准字号。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用于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人体表面,以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为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化妆品分为特殊化妆品和普通化妆品。用于染发、烫发、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以及宣称新功效的化妆品为特殊化妆品,其他的化妆品为普通化妆品。国家对特殊化妆品实行注册管理,对普通化妆品实行备案管理。
“械”字号,是指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医疗器械字号。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第一类(风险程度低)医疗器械实行产品备案管理,第二类(具有中度风险)、第三类(具有较高风险)医疗器械实行产品注册管理。
“药”字号,即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国药准”字号,药品指的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等。其格式为:国药准字+1位字母+4位年号+4位顺序号,其中化学药品使用的字母为“H”,中药使用的字母为“Z”等。只有经过药物临床试验,确保安全有效的药品才有机会获得此批准文号并进行生产和销售。
消费者可以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上查询化妆品、医疗器械以及药品的有关注册和备案信息。
当前市场上“消”字号产品存在的主要乱象
生产过程违法添加。虽然国家规定“消”字号产品不允许添加激素、抗生素、抗过敏药物等物质,但仍有许多企业为了凸显产品“效果”铤而走险,进行违法添加,无视消费者安全权。本次“大头娃娃”事件只是“消”字号产品乱象的冰山一角。近年来,有关宝宝霜类产品违法添加激素问题屡有发生。如,2017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监督所对两家母婴用品店销售的“云南七草滇紫草7效修复膏”等19个产品进行抽检,结果显示,其中5款产品含有违法添加激素成分氯倍他索丙酸酯,这5款产品的许可证号均为“消”字号。又如,2019年315期间,《中国消费者报》在网上选购了8款热销的宝宝湿疹霜送至测评机构SGS检测,结果显示,只有2款未检测出激素。有4款明确检测出激素和含量;2款检测到激素,但无法检测具体含量。
广告宣传存在误导。《消毒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消毒产品的标签(含说明书)和宣传内容必须真实,不得出现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也就是“消”字号产品不得宣称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也不应使用令人误以为有治疗效果的名称等。但仍有一些经营者,为了推广和销售其产品而使用“治疗”“药膏”“医院同款”等字样,且这些“消”字号产品的名称大都为“某某霜”“某某膏”,很容易让消费者误认为是“药品”来选购和使用。如,本次“大头娃娃”事件的涉事企业不仅在其官方微信公号上多次宣传该款婴儿霜可“祛红止痒、修护受损皮肤”,还在广告宣传中使用“0添加”“可用于日常护理”等字样,令人误以为是药品或者是化妆品。这不仅违反了国家对“消”字号产品不得宣传具有疾病治疗效果的规定,还涉嫌虚假宣传。
近期中消协对某电商平台销售的针对婴儿湿疹的产品进行调查发现,该网站大量充斥着宣称具有治疗效果和引人误解宣传的婴儿“湿疹膏”,经实际购样后查验,均为仅有消毒作用的“消”字号产品。
中消协消费警示
结合当前“消”字号产品存在的乱象,中消协敦促“消”字号产品的经营者要严格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与规章规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
在生产环节,要严格按照相关国家标准的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进行生产,不得违法添加,不得违规生产;同时,要如实标注产品的成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重要信息。
在宣传销售环节,只能展示产品的真实功效,明示产品的批准文号,并与产品标签、说明书等内容一致,产品名称科学规范,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不得宣传治疗和护肤的效果。
同时,中消协呼吁相关电商平台,应当承担平台的监督管理责任,对平台上销售的“消”字号产品广告宣传进行彻底清理,严禁使用引人误以为是药品或化妆品的宣传用语,严禁超出消毒功效的夸大宣传,一旦发现应当立刻下架,并列入信用“黑”名单。
同时,中消协也建议广大消费者在为宝宝购买此类产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明确区分不同许可证号产品。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一定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仔细查看产品成分、使用范围、适用人群、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许可证号等信息,认清产品是“消”字号、“妆”字号还是“药”字号等,做到知情选择,购买适合宝宝使用的产品。一般来说,选购消毒品可选择“消”字号产品,选购宝宝护肤品应当选择“妆”字号产品,治疗疾病的药品则要选择“药”字号产品。
——要谨慎对待经营者广告宣传。消费者要谨慎对待经营者打着“植物提取”“纯天然”“0添加”“不含激素”等口号且使用一次后就效果特别显著的产品。因为效果之所以如此显著,很有可能是添加了激素。如果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宝宝不加控制地使用、滥用,或者产品中的激素含量过高,就会危及宝宝健康。对于不明成分的民间偏方、土方法等也不要轻易相信,以免因使用不当而伤害宝宝。如果宝宝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出现不适或者病情加重,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要理性使用激素类药物。当宝宝皮肤出现轻微红斑、脱屑等较轻微症状时,可使用一些“妆”字号产品,进行保湿滋润护理。同时,还应当减少搔抓、热水烫洗等外部刺激。如果宝宝出现瘙痒、破溃,甚至影响睡眠等明显症状,建议在使用保湿润肤霜的基础上配合药物治疗。由于激素在治疗湿疹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若宝宝皮肤问题严重到必须使用激素类药物时,家长们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控制好使用剂量和频次,避免激素的滥用。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8家险企股权被挂牌转让,为何险企股权不再被追捧?
深圳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2360元/月 失业保险金为2124元/月
辽宁实施失业保险省级统筹 对缺口核定等作出详细规定
排行
最近更新
- 百利好2022年 恭贺新春 福虎献瑞
- 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引导更多企业走一体化经营道路
- 还在纠结凯锐思和花丢丢猫咪沐浴露哪个好?不妨看看测评结果!
- 七鲜超市业绩逆势增长 进一步聚焦中高端用户
- 平安产险浙江分公司:中国平安发起保护华南虎公益行动
- 第五届金匠奖获奖榜单
- 镜外之境 国际当代摄影展”在遇见博物馆·in Space开展
- 榕树贷款以科技创新为本 助力金融数字化转型提速
- 深度回顾2021:创新+品质,欧恩贝打造消费者信赖国产奶粉品牌
- 瑞丰农商行去年营收增长10.5% 不良贷款率为1.25%
- 交通银行增资交银投资获监管批复 注册资本变更为150亿元
- 回顾8年的坚定和创新——木婉清集团的前世今生
- 开盖即饮零添加,木婉清能量饮产品新升级
- 减脂也想吃零食怎么办?看完木婉清健康餐桌计划,让你放心吃!
- 天虹股份被深交所五连问,股价收“三连板”后大跌
- 谁是下一个九安医疗?“新冠概念”股市造富,伪概念股被爆炒成妖
- 长春高新股价进入下行通道 4个交易日里市值蒸发330亿元
- 没了薇娅竞争,李佳琦更贵了!全网最低价不复存在
- 罗永浩预告年后回归科技界,耗资6个亿的“真还传”要杀青了?
- 支撑高质量发展 21年北京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9%
- 地方经济年报陆续出炉 地方稳增长举措蓄势待发
- 工信部:针对中小企业发展再出纾困帮扶政策
- 流通领域首个五年规划出炉 加快资源要素流动
- 明明原价能买票,为何还要购买平台VIP
- 顺鑫农业预计2021年度净利润同比下降80.95%-73.81%
- 京东科技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申请已获证监会接收材料 消息...
- 时隔一月 央行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1500亿元
- IBM第四季度净利大涨72% 股价盘后一度飙升7%
- 连亏三年的唐德影视扭亏 去年净利预计1800万-2700万元
- 强监管下,芒果超媒致力转型能否延续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