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持、捧杀、创纪录 喜忧参半的2020啤酒资本市场
少仁/文
2020年啤酒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可以用喜忧参半来形容,部分头部企业遭遇股东减持,轰轰烈烈上市的百威亚太却股价遇冷。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重庆啤酒成为首支突破百元的啤酒股、青岛啤酒总市值迈入“千亿俱乐部”。
市值高位遇减持朝
与白酒资本疯狂买入以及收购相比,啤酒企业却在2020年惨遭资本“抛弃”。
2020年,复星集团、高管以及多家持仓机构减持青岛啤酒。与青岛啤酒有着同样遭遇的还有燕京啤酒。
自2020年8月至11月,上海重阳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重阳战略投资有限公司和重阳集团有限公司共减持了1.262%;此后,11月5日-9日,这三家公司又通过二级市场集合竞价交易减持1.4248%,减持后持股比例为7.3124%。
事实上,股东减持与燕京啤酒董事长、总经理赵晓东事件不无关系。对此,酒类营销专家肖竹青分析表示,燕京啤酒董事长职务违法领域很容易发生在市场政策、市场费用审批和权力主导的企业基建、企业采购和选人用人方面,未来也将引发一系列变动。
不仅如此,珠江啤酒控股股东连续6个月减持。
2020年6月珠江啤酒收到广州国发发来的《广州国资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关于一致行动人减持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计划的告知函》。截至2020年9月,永信国际减持股份计划全部完成。
就此,从2020年8月25日到2020年9月2日,永信国际共减持珠江啤酒股份1200万股,减持均价11.22元/股,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份为0.54217%。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减持方并非第一大股东,因此小范围的减持对于啤酒企业而言并不会造成较大影响。
纵观2020年啤酒企业减持原因,有珠江啤酒这样的股东套现,也有燕京啤酒股东对于未来企业发展存不确定性所导致的避险逃离。对此,酒类营销专家肖竹青指出,“事实上,目前啤酒行业各股东在高位减持,多数意在套现,这种减持大部分都是为了帮助大股东变现。”
“捧杀”中的资本
轰轰烈烈的上市,冷冷淡淡的股市,这样“打脸”的状态用于形容百威亚太的表现再合适不过。
2019年9月底,百威亚太成功在港交所敲钟,曲折的上市路也终告一段落。同年“十一”过后,在首个交易日百威亚太开盘价30.30港元,最高32.10港元,涨幅3.61%,总市值4184.91亿港元。
似乎这个开局相比于其他啤酒股票而言,可以说是“高开”。然而,顶着这顶帽子的百威亚太并没有持续“高走”。
2020年首个交易日,百威亚太收盘价达26.295港元,最高触及26.645港元,涨幅达0.77%。而在同年最后一个工作日,百威亚太收盘价不进反退达25.9港元,最高触及26.5港元,涨幅达0.97%。
对此,瑞信报告中,降百威亚太评级至“中性”,目标价27港元。将公司2020至2022年的盈利预测分别下调6%、9%及5%,以主要反映毛利预测的下降。
事实上,百威亚太资本市场遇冷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业绩下降。在“单飞”登陆港交所后,所交出的成绩单并不令人满意,与此前轰轰烈烈的上市过程相比,略有些“捧杀”之意。
2020财年上半年度,百威亚太实现收入25.75亿美元,同比下降26.89%,内生增长-23.5%,每百升收入下跌1.7%;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1.85亿美元;实现销量387.33万千升,同比下降22.89%。
“随着各企业旗下中高端品牌不断加码市场布局后,百威亚太的中高端市场份额进一步受到挤压和蚕食。虽然中国疫情结束焦躁,但是整体消费力却受到限制。加之,韩国、日本等消费市场也受疫情影响,因此对于百威亚太今年在亚太地区的发展增添很大阻力。”业内人士指出。
百元股和千亿市值
尽管2020年啤酒出现资本减持、高开低走现象,但是似乎行业在资本市场表现也并不是都那么糟糕。
在经过资本市场不断“厮杀”之下,啤酒企业也成功出现了首只百元股。然而,它既不是行业业绩领先者青岛啤酒,也不是布局高端超越对手的华润啤酒,而是刚刚与嘉士伯完成重组的重庆啤酒。
2020年首个交易日,重庆啤酒收盘价仅为50.31元,最高触及51.42元。经过近9个月累计上涨后,重庆啤酒于同年9月15日首次触及百元,但当日收盘价为98.55元。此后,再次经过近38天上涨后,重庆啤酒成功站稳百元股价,并在2020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中,收盘价达118.99元,最高触及119.86元。
简单计算,如果2020年年初购买了1000股重庆啤酒股票,花费5.031万元,经过一年等待之后,在2020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全部抛售,净赚6.868万元。
除重庆啤酒在年末能够得以狂欢庆祝之外,啤酒行业的“老大哥”虽然遭到复星集团减持,但通过这一年勤勤恳恳的努力,青岛啤酒成功站上“千亿市值”的台阶。
7月15日,青岛啤酒盘中分别以A股87.7元、H股68.95港元的成交价格,总市值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18.6亿元人民币,相比2020年3月19日市值增加566亿元,增长125%。
在疫情的影响之下,啤酒企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资本市场变现也有所疲软。但随着2021年整体缓慢复苏,终端市场需求以及动销逐步回暖,啤酒资本市场也呈现出高速拉升之势。如今的啤酒资本市场已经形成了重庆啤酒、青岛啤酒领跑,华润啤酒伺机部位反超的态势,并留给百威亚太、燕京啤酒以及珠江啤酒更多发展空间。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8家险企股权被挂牌转让,为何险企股权不再被追捧?
深圳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2360元/月 失业保险金为2124元/月
辽宁实施失业保险省级统筹 对缺口核定等作出详细规定
排行
最近更新
- 百利好2022年 恭贺新春 福虎献瑞
- 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引导更多企业走一体化经营道路
- 还在纠结凯锐思和花丢丢猫咪沐浴露哪个好?不妨看看测评结果!
- 七鲜超市业绩逆势增长 进一步聚焦中高端用户
- 平安产险浙江分公司:中国平安发起保护华南虎公益行动
- 第五届金匠奖获奖榜单
- 镜外之境 国际当代摄影展”在遇见博物馆·in Space开展
- 榕树贷款以科技创新为本 助力金融数字化转型提速
- 深度回顾2021:创新+品质,欧恩贝打造消费者信赖国产奶粉品牌
- 瑞丰农商行去年营收增长10.5% 不良贷款率为1.25%
- 交通银行增资交银投资获监管批复 注册资本变更为150亿元
- 回顾8年的坚定和创新——木婉清集团的前世今生
- 开盖即饮零添加,木婉清能量饮产品新升级
- 减脂也想吃零食怎么办?看完木婉清健康餐桌计划,让你放心吃!
- 天虹股份被深交所五连问,股价收“三连板”后大跌
- 谁是下一个九安医疗?“新冠概念”股市造富,伪概念股被爆炒成妖
- 长春高新股价进入下行通道 4个交易日里市值蒸发330亿元
- 没了薇娅竞争,李佳琦更贵了!全网最低价不复存在
- 罗永浩预告年后回归科技界,耗资6个亿的“真还传”要杀青了?
- 支撑高质量发展 21年北京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9%
- 地方经济年报陆续出炉 地方稳增长举措蓄势待发
- 工信部:针对中小企业发展再出纾困帮扶政策
- 流通领域首个五年规划出炉 加快资源要素流动
- 明明原价能买票,为何还要购买平台VIP
- 顺鑫农业预计2021年度净利润同比下降80.95%-73.81%
- 京东科技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申请已获证监会接收材料 消息...
- 时隔一月 央行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1500亿元
- IBM第四季度净利大涨72% 股价盘后一度飙升7%
- 连亏三年的唐德影视扭亏 去年净利预计1800万-2700万元
- 强监管下,芒果超媒致力转型能否延续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