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手机正加速冲刺,从“小众”走向“大众”依旧任重道远
2月25日,华为第三款折叠屏手机Mate X2开启销售,尽管17999元起的售价依然距离普罗大众的平均消费能力很远,但一机难求的局面再次上演,相继而来的“炒货”也在意料之中——正如它发行前两款折叠屏手机的经历。
发展至今,折叠屏手机市场已不止三星和华为两个玩家,自去年9月开始,折叠屏手机的发布逐渐密集。苹果、小米等主流手机厂商均被曝在酝酿折叠手机新品,同时各机构的研报也显示,今年折叠屏手机可能会扎堆儿上市。
自带光环却难掩瑕疵的折叠屏手机正在加速冲刺,只是从“小众”走向“大众”依旧任重道远。
硬件创新背后有多重考量
2018年10月,深圳柔宇公司发布了第一款正式的折叠屏手机FlexPai,在当时的手机市场上,实现了折叠屏手机“从 0 到 1 ”的跨越。
其后,折叠屏手机这款被市场寄予厚望的产品屡屡翻车,但厂商的热情却并未消减。仅三星一家,就在2020年推出了3款折叠屏手机产品,中兴、摩托罗拉、华为、柔宇科技也均有产品上市。2021年,华为、小米、vivo等相关产品和专利相继曝光,厂商相继布局,市场升温在即。
出道近三年,折叠屏手机高昂的价格距离“飞入寻常百姓家”显然还十分遥远,那么厂商积极入局的目的何在?
刺激社会消费心理无疑是原因之一。中粤联合投资创始人罗浩元认为,从大屏幕到超大屏再到全面屏,不断增大的智能手机已经陷入创新瓶颈,“近年来,智能手机硬件形态的创新乏善可陈,折叠屏手机似乎成为了押宝的方向”。
与此同时,折叠屏手机已成为衡量厂商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准。例如柔宇科技是一家柔性显示屏及传感器研发商,做手机产品纯属“副业”。有专家认为,柔宇科技目前并不具备面向消费者的产品能力,持续发布折叠屏产品,一定程度上是希望通过主动发布产品,向业界展示其柔性屏技术,以寻求合作机会。
5G时代的智能手机成为收集数据的“入口”,其重要性正进一步提升。剥离荣耀后,顶着芯片压力延续终端业务的华为,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此前,华为已经多次声明,未来鸿蒙操作系统应用于智能手机,是布局华为全场景战略的步骤之一。针对5年—10年内将来临的全场景智慧生活,手机显然是华为最关键的终端入口。
罗浩元认为,升级鸿蒙操作系统后,华为的折叠屏手机不再局限于手机之间的交互,而是正式成为华为布局全场景战略的关键一环。作为智慧生态的关键终端入口,华为的折叠屏手机不仅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探索出独特的发展道路,更将会把折叠屏赛道的竞争推向全新的高度。
面板成为制约价格的主要因素
当前,折叠屏手机有三种主流设计方案:外折结构相对简单,因为只有一个屏幕,可以做到更轻薄,但由于屏幕在外侧,屏幕及保护膜的耐磨耐跌落等可靠性要求更高,需要更好的材料保证;内折是目前可用度和普及度最好的折叠机形态,屏幕因为跌落损坏的可靠性风险相对低,缺点是需要配两块屏幕,拉高了成本,重量和厚度、软件体验一致性等挑战更大;翻盖是相对成熟的折叠方案,美观性大于实用性,但在市场上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
在这三种方案之外,折叠屏的形态还在持续增加,OPPO在2020年未来科技大会发布的OPPO X 2021卷轴概念机,采用了卷轴屏技术,而通过vivo的相关折叠屏专利可以看到,底部屏幕被后置折叠而成一块独立的屏幕。
尽管各家的折叠屏手机产品相继上市,但折叠屏行业成熟度还远远不够。无论是内折、外折还是上下翻盖的折叠屏手机,都带着良品率低、折痕明显、闭合有缝隙、配套生态不完善等瑕疵,高价、缺货亦始终是与折叠屏手机关联的高频词汇。
折叠屏手机的核心是屏幕,搞不定这一关键元器件,量产折叠屏手机就无从谈起。京东方、TCL华星光电、LG展示等面板公司均已布局可折叠手机面板,曾经只为自家供货的三星今年也将开始为其他手机厂商提供可折叠面板。
罗浩元表示,虽然全球可折叠手机面板出货量猛增,但在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中的占比不足1%,屏幕成本仍居高不下,“必须要把成本降下来,才能让折叠屏手机真正普及”。
除了硬件组装还要注重软件生态建设
“对手机厂商而言,即便解决了面板资源,无论采用哪种折叠方案,后端组装及软硬配合都是巨大的挑战。”罗浩元说。
2020年9月,联想支持20万次折叠的首款5G折叠屏手机在武汉下线,其机身为屏幕的内折部分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使得上下内折过程中屏幕能够处于一个弯曲而非完全对折的状态,这样也就避免了屏幕因为对折而损坏的可能性。
但是,这款手机的组装工艺十分复杂,它所选用的异形柔性屏幕在贴合时需要100%的精准定位,如果组装过程中出现任何偏移或歪斜,就会因撞到边框而出现分层,导致屏幕直接报废。繁琐的组装工艺需要通过100多个不同的工序完成,而传统的智能手机仅需要大概50个工序。
毫无疑问,现有的折叠屏手机离成熟产品还很远。大厂针对折叠屏手机的步步创新均指向“瑕疵”的改善,想成为折叠屏手机赛道的王者,死磕技术成为最现实的路径。
无论是三星还是华为,都需要攻克折叠屏手机的铰链这一难题。铰链的作用是辅助柔性屏对折,并兼顾柔性屏弯折时的稳定性与耐用性,被看作是折叠屏手机的核心技术,非常考验手机厂商技术功底。
三星Galaxy Z Fold2 5G手机发布时,其搭载全新升级的隐形铰链,凸轮制动结构打造多角度旋停折叠技术,使其能灵活自如的开合,并且结合经过改良的磁力支撑系统,能让设备在完全折叠时也确保安全。让人惊讶的是,小小的铰链竟然使用多达60多个元件,但并未对产品厚度、重量和可靠性造成影响。因此,这项铰链技术被业界称为折叠屏手机的“点睛之笔”。
而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则视采用内折方案的Mate X2为“折叠屏手机的一次巨大飞跃”。据他介绍,华为Mate X2铰链系统的创新在于,采用了双旋水滴铰链的专利,在弯折处形成水滴式的容屏空间,可实现屏幕的无缝微痕折叠,屏幕展开后平整度较上一代产品将提升40%。
全新的硬件形式需要配合全新的生态交互,才能够让消费者的感知更强烈。厂商除了积极优化自身系统之外,还联合多个APP厂商进行适配,使得最终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是一款软硬协同均衡发展的产品。
电子创新网创始人张国斌认为:“折叠屏赛道的竞争从来都是综合体验的比拼。顶级硬件、创新交互、应用生态三位一体,才能在折叠屏手机产业发展中抢占优势。”
罗浩元对科技日报记者说:“iPhone当年将翻盖实体键盘创新为虚拟键盘,这种机械结构的进步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新时代。华为、三星等对折叠屏手机的创新,就是手机产品的又一次机械结构升级。这种硬件形态的升级固然重要,但折叠屏手机能否获得市场认可,软件生态的建设尤为关键。”
产业尚未成熟,厂商仍需努力。不过令手机厂商振奋的是,尽管产业链成熟度还有待加强,市场已经给出了高度预期。去年12月,全球显示领域权威咨询机构DSCC发布全球折叠屏手机报告,2020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310万台,同比猛增454%,收入将增长394%至4.62亿美元。中信建投证券的研报认为,在三星、华为等品牌的引领下,折叠屏手机市场已经初步完成了消费者培育,在量产、应用生态等难题上取得重大突破后,即将迎来高速增长。
科技日报记者 刘艳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8家险企股权被挂牌转让,为何险企股权不再被追捧?
深圳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2360元/月 失业保险金为2124元/月
辽宁实施失业保险省级统筹 对缺口核定等作出详细规定
排行
最近更新
- 我国手游玩家人均氪金344元,你有花钱吗?
- 2021年广东GDP总量破12万亿 或闯入“世界前十”
- 百利好2022年 恭贺新春 福虎献瑞
- 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引导更多企业走一体化经营道路
- 还在纠结凯锐思和花丢丢猫咪沐浴露哪个好?不妨看看测评结果!
- 七鲜超市业绩逆势增长 进一步聚焦中高端用户
- 平安产险浙江分公司:中国平安发起保护华南虎公益行动
- 第五届金匠奖获奖榜单
- 镜外之境 国际当代摄影展”在遇见博物馆·in Space开展
- 榕树贷款以科技创新为本 助力金融数字化转型提速
- 深度回顾2021:创新+品质,欧恩贝打造消费者信赖国产奶粉品牌
- 瑞丰农商行去年营收增长10.5% 不良贷款率为1.25%
- 交通银行增资交银投资获监管批复 注册资本变更为150亿元
- 回顾8年的坚定和创新——木婉清集团的前世今生
- 开盖即饮零添加,木婉清能量饮产品新升级
- 减脂也想吃零食怎么办?看完木婉清健康餐桌计划,让你放心吃!
- 天虹股份被深交所五连问,股价收“三连板”后大跌
- 谁是下一个九安医疗?“新冠概念”股市造富,伪概念股被爆炒成妖
- 长春高新股价进入下行通道 4个交易日里市值蒸发330亿元
- 没了薇娅竞争,李佳琦更贵了!全网最低价不复存在
- 罗永浩预告年后回归科技界,耗资6个亿的“真还传”要杀青了?
- 支撑高质量发展 21年北京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9%
- 地方经济年报陆续出炉 地方稳增长举措蓄势待发
- 工信部:针对中小企业发展再出纾困帮扶政策
- 流通领域首个五年规划出炉 加快资源要素流动
- 明明原价能买票,为何还要购买平台VIP
- 顺鑫农业预计2021年度净利润同比下降80.95%-73.81%
- 京东科技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申请已获证监会接收材料 消息...
- 时隔一月 央行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1500亿元
- IBM第四季度净利大涨72% 股价盘后一度飙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