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业界 > 正文

疫情打乱实习计划 在校学生有苦难言

随着各地高校的教学工作回到正轨,学生们的学生活基本恢复正常。然而对于2021届毕业生来说,疫情的“后劲”比人们想象的更大,其中一个最大的影响就是实

虚拟仿真台上实训、慕名已久的专家开启在线指导、技术现场作业直播观摩……走出校园的实活动是大学教育的重要部分。然而,疫情打乱了大学往年固有的实安排,有的干脆暂时取消了实安排,而部分院系则提供在线实台或实渠道。

在北京、湖北、广东等地,众多高校相继通过“空中双选会”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台,帮助学生开启身处云端的新模式。对身处其中的大学生而言,居家完成“云实”降低了健康风险,也迎来了新的体验和挑战。但是,《法治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也有不少大学生陷入了无法实或者只能“挂名实”的尴尬境地。

疫情打乱实计划

在校学生有苦难言

对于不少高校学生来说,去年下半年和寒假应当是实时间。然而,刚刚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不少用人单位因为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不能开展实,仅有少部分用人单位提供线上实

一位来自福建的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告诉《法治日报》记者,他从去年春节以后就一直在申请实,直到4月才找到一个互联网企业的线上实机会。但是,线上实远没有以前线下实氛围浓厚,能学到的工作技能也很有限。

后来,这位同学和自己的室友商量,等到疫情稳定,即使学校不让进校,也要在北京租房线下实,不耽误自己这半年的时间。然而,随着北京新一轮疫情暴发,这一计划只能搁置。进入2020年的暑假,这位同学的实经历仍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然而,对于不少高校学生来说,这位同学已是“实大军”中的幸运者,毕竟如今连线上实的机会也很难找到。在整体就业难的大环境下,实无法顺利进行,无法在毕业时拿出一份漂亮的简历,也就意味着会有更多学生的求职竞争力被打折扣,从而导致更多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考研的压力或许会更大。

在北京某高校物理专业就读的大三学生高同学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本学校实分要求是实达到六个月以上,并且拥有相关实证明且拥有相关公章才得以记录。“学校没有规定要在大几实。但是因为我打算大四准备考研,那个时候将无法完成长达六个月的实。我的实规划是从大二开始实,每个暑假都去学校找实,分几次把实期攒够。”

“此次疫情期间,我面试了3家学校,北京的一家,江西的两家。江西学校因疫情不招收实老师,北京则是因为疫情问题学校没有安排住宿,所以这个学期我就无法完成我的实计划。我们学校也没有给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只是说开学会给住宿补贴。我认为学校应该提供住宿,因为自身在外找住宿实在不容易。”高同学说。

疫情下的住宿问题而造成实搁浅的,还有在上海某高校就读机械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杨同学。同样,杨同学所在的学校也没有要求在大几实,“身边有些同学倒是完成了实,但大多都是家里有关系,毕竟疫情下找实根本不简单”。

刚刚完成考研的杨同学本来计划考研之后实,“大一大二我更加致力于专业科研方面,增加课内知识,搞了一些科研成果”。

“我面试了两家企业,都是世界五百强,一家企业是说疫情期间不需要实生,另一家在北京且不提供住宿,我还没去过北京,真心苦恼。而学校在上海,这里也是因为疫情不会提供住宿,所以上海的实我也没有考虑。”杨同学说,学校目前还没有什么解决办法,“但是听说正在想解决办法。所以我也还在等学校的说法,另外也在继续寻找实中。我希望学校减少实要求的时间,因为疫情真的让人很难完成实”。

在北京某高校就读电视编导专业大二学生岳同学,原本计划在大二及大三期间和寒暑假完成毕业的实要求,“这样一方面可以完善个人履历,另一方面也不会耽误大四的考研。但这次寒假受疫情影响,错过了一些不错的实机会”。

“我面试了央视农业频道、米未传媒、欢喜传媒和一起教育。这些媒体或者企业通常坐班周期较长,且寒假无法返家过年,而疫情期间地方防疫政策较严,在学校不让留校住宿的情况下,还需要租房等琐碎事宜,这些都成为了与这些实机会失之交臂的原因。”岳同学说,“学校目前并未给出太多解决方案,但是校级团学组织倒是在张罗推广一些可远程的、在坐班要求上门槛相对较低的实,但也是僧多粥少,供不应求。我认为校方应尝试组织协调实信息,帮助急于毕业的同学打破信息壁垒,同时更为实际的则是允许实同学假期留校住宿,我相信此举措肯定能解决很多人的烦恼。”

因地制宜弹处理

切实维护学生权益

据了解,针对目前一些大学生在实过程中遭遇的问题,一些高校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对此,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外教育法研究中心主任姚金菊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目前很多用人单位采用了一些特殊措施,比如云实的形式招收实生;一些学校也是在不断调整政策,“寒假之前我们学校也是允许学生去实的,只是一定要走审批的程序。但是我们也要理解,在整个疫情防控的形式没有完全明朗的情况下,如果学校让学生去实,一旦出现问题,它所导致的传染成本是极大的”。

疫情发生至今,很多院校寻求线上“突围”,“云实”成为新选择。但是对此却是众说纷纭。

有在校老师认为,学生到企业顶岗实期间,需要在台上完成签到打卡任务,老师可以查看学生的签到情况、实实训作业完成情况。此外,台还会根据学生实的综合情况进行评分。

但也有高校老师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线上指导学生实,难以完全达到实际效果,犹如“黑板上开汽车”“隔着屏幕学实操”。线上教学的新做法可以探索,值得鼓励,可作为辅助手段,但真正的技能得,需要线下“真刀真枪”的练、摸索、试错和手把手传承。

“我认为采取‘云实’的工作方式,可能对于学生来说其实挑战更大。这个不仅仅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还涉及到如何在临时的活动中与不同的人去协调工作。我想这样其实也是有收获的。”姚金菊说,但“云实”终究是一个阶段的问题,是疫情防控条件下所采取的一种必要措施,“它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一定不是最坏的做法”。

2月23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春季学期学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有关情况。教育部要求学生春季返校后,各高校进一步加强校园管控,原则上不组织大规模集中的校外实、社会实践和企业参观考察等活动。必须赴校外开展的实、实践类课程,应根据学校疫情防控要求以及实实践地区和单位要求,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从疫情防控的角度来说,第一,学校是一定要做好学生防疫封闭管理的,但是这个是阶段的举措,以后会有变化的。因为现在疫情还会如何发展很难说。第二,从企业本身来讲,无论是从常防控还是接受实生以后必须新增加的一些防控措施来讲,有些企业的管理成本可能会增加。”姚金菊说。

不过,姚金菊也认为,要正视实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的就业问题,“我觉得这个比例需要再次斟酌一下。一些企业到底是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而不接受实生,还是本身就不接受实生?把这个板子打在疫情防控与企业管理的成本上,我想对于一些我所知道的情况来说,这并不是最主要的理由。我刚刚也与我的学生开过会,他们有很多人在实,也有很多人采取了在线上实的方式。所以,我认为现在很多工作也是可以通过线上来进行的”。

“要注意防止去过度批评企业因为疫情防控成本而不招实生这个说辞,因为我们正常教职工防护也是要做的,企业这样做并不会给自己带来过多的负担。”在姚金菊看来,学生培养方案中对于实的要求是非常多元和弹的,关于实期的问题,学校在进行教育工作安排的时候一定会考虑到的,“现在到底有没有实例证明,出现了‘学校在疫情期间必须要求你去实,不然你可能就拿不到毕业证,或者就没有完成培养方案’这种极端的情况,我想到目前来说应该不会有学校这样规定。目前,我们的培养方案都在根据疫情防控的形式来改变,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问题”。

针对上述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姚金菊认为,“其中有很多弹空间,不准大规模实并没有说并不可以去实。另外,教育部这项规定其实更多的还是对于学校的要求,希望学校暂时不要举行大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是我们学生如果自己去的时候,就并没有限制。因为学校的任务首先是保护学生的生命健康。如果生命健康问题没有解决和保证,那么实是暂时需要搁浅的。”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各校在具体落实上述教育部规定时,要注意不能一刀切禁止学生外出实,对于有实需求的学生,只要学生做好个人防护,遵守用人单位的防疫规定,应允许学生实。而由学校组织的教学实,可因地制宜,控制规模,在省内进行,满足当地的疫情防控规定。

□ 本报记者 赵 丽

□ 本报实生 顾小妍

关键词: 实习计划 大学生实习难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